校2021年“三育人”先进集体——大气科学学院

单位:工会作者:发布时间:2021-08-30浏览次数:3511

大气科学学院坚持“笃行以生为本,厚植气象精神”的育人理念,以“有理想、基础实、实践强、勇创新、素质高”为人才培养目标,全体教师秉承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信念,致力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气象人才,为我国大气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大气院作为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连续3年在学校中层单位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

一、笃行以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

大气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督查领导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学院教师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牢固树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教育理念,争做“四有”好老师;坚持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采取学科组讨论、优秀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等方式,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引导广大教师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课程教学。每一位教师肩负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行为规范,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学生,以健全的人格去影响学生,涌现了一批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学院多位教师获评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我最喜欢的老师”等。院长陈海山先进事迹“万千风云变幻,育人初心不改”、“三育人”先进个人姚素香等师德师风先进典型被中国气象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天气学原理教学团队获评“首批全国优秀气象教学团队”。

   二、推进课程建设,引领学科发展

大气院致力于推进课程改革及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打造各类精品课程及课程思政资源库。其中,《数值天气预报》入选省级思政示范课及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天气学原理》、《天气学分析基础》获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分析基础》与《天气学原理》入选2018-2019年江苏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高等天气动力学(Advanced Synoptic Dynamics)》入选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省级精品课程。承担教育部“新工科”项目等10余项国家、省部级教改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1名教师获首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中获A+,教育部评估连续2次排名第一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三、注重示范引领,学术氛围浓厚

大气院教师以身作则,在专注教学的同时,潜心科学科研、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以自身的行动和品质感染学生,为学生做表率、做榜样、做示范。其中,近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中心项目1项、重大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苏特聘教授4人。同时,不断突破行业关键技术,承担多项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攻克卫星资料同化关键技术、发展延伸期预报新方法和台风季节预测系统等。同时,大气院注重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开展各类主题报告会、主办和承办各类学术会议、“与院士面对面”学术交流活动等,年累计邀请海内外专家学术报告40余场次,让学生切身感受气象科学家的风采与人格魅力,学习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同时,拓宽学生学习和了解国内外最新科研进展的渠道,激发学生对于气象事业及气象科研的热情,引导学生培养坚毅、奋进的科研精神,明晰使命担当。此外,学院在不断引进学术大咖“走进来”为学生举办高端学术报告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带着学生“走出去”,借助国际会议、行业比赛、科研交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理解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平台,着力培育重基础、强实践,同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时代气象人才,学院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大气科学类大学生天气分析预报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厚植气象精神,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坚持推进学风建设工作,注重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多措并举,着力破解“创新型气象类本科人才培养”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命题。组织开展“大气·寓见”系列微课堂,让创新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宿舍;着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让“科研小白”也拥有了进入科研创新团队的机会;推进教授进课堂,要求学术大咖为本科生授课,帮助学生树立科研兴趣;完善本科生科研奖励金发放制度,健全科研激励政策,激发学生创新内驱力;开展“师友漫谈”师生对话系列沙龙活动,发挥教师为学生成长解惑、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成长导航的正向作用;开展“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锻炼健康体魄、关爱心理健康。大气院学生中涌现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1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3人,学院升学率保持在50%左右,高质量就业率100%。培养了一批能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奉献国家的优秀人才,有力支撑了中国气象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30%毕业生扎根西部和基层,涌现出“全国气象部门优秀共产党员”陈志立、“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孙立等典型;30%毕业生进入中科院等院所。指导研究生创新计划85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28项,毕业生创办象辑科技、格点气象等服务类公司。17届本科生黄垭飞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12届毕业生洛松拉姆的典型事迹被新华社报道,21届硕士生黄垭飞获评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称号。



教师感言

周老师:学院的领导、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关心关爱学生的成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将继续努力,为全体学生更好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韩老师:育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学院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持续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达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老师: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关怀教师,关爱学生,在教育工作中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力求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黄老师:以学院领导为核心,大家齐心协力,各展所长,为学生提供温暖的家庭,提供成长的机会,提供人生的一段旅程。


学生感言

胡若昕:我在四年学习生涯中取得的成长与进步,始终得益于来自学院老师们的帮助与支持。学院的领导与辅导员们细心关心学生的发展,从学习生活到升学就业,老师在各个方面为我们提供指导、保驾护航。而大气院的专业课老师兢兢业业,他们对待科学问题一丝不苟,对学科心怀热情,在课堂内外,老师都对我们抱有一样的耐心与仔细,用他们的德行引导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大气院给了我亲切又充满关怀的氛围,让我能够勇敢大步向前。

李琳菲:在学院学习的四年生活中,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引导经常温暖着我,从日常的学习生活的细枝末节,到考研备战到就业抉择,我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着学院的温暖。专业课老师们课上严谨求实课下亲切风趣,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也教导了我们努力成为有担当的气象人。在学院的良好师德师风的感染下,我相信我们也会继续传承求真向善的态度,与进取者保持共鸣。

刘宇琛:在校期间,学院老师能够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们调节心理状态,让我们拥有勇气再次向前拼搏。在日常上课中,学院老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坚持一切为了学生,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 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

宋慧娟:大气院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入学时懵懵懂懂,对新环境新生活怀揣着期待、忐忑与不安,开学时学长学姐热情帮忙引路提行李介绍学校,辅导员开展各类活动与讲座让我们适应新生活。四年来,遇到了和蔼或严厉的老师,在学术上他们毫不马虎,在生活上尽责指导帮助。他们是我成长道路上指引我认真研学,尽心做人尽责做事的明灯。学院组织的考研助力解压、趣味运动会、心理小课堂等等活动让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也充实了我的四年大学生活。

封佳利:在大学本科四年的时光中,我总是能无时无刻感受到学院给予我的关怀。任课老师们在课堂上和课余都会倾囊相授,鼓励我们不断地精进学习、开拓学术眼界。辅导员老师们像朋友,亦像长辈,我们能够像朋友一样诉说校园生活的趣事和烦恼,他们亦像长辈一样帮助我们慢慢拨开眼前的云雾,让我们这一支支云帆更稳当地驶入名为“社会”的大海中。

张波:在大气院的学习生活中,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关爱之情。学院的老师不仅有着渊博的知识,谦逊厚重的品格,更有着温暖人心的性格。各位老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使命,老师们严谨治学、笃行创新,以身立教、以爱为本,用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在院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关怀下,我感到十分幸福。

邵宇行:在大气院的三年时光中,辅导员老师们在生活中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学习方面,导师细致耐心的指导让我汲取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领略到了气象的奇妙与魅力。

郑鸿:大气院的生活令人感到很温暖。这里不仅有细心体贴的老师们,更有相互帮助的同学们。在大气院这个大家庭里,不仅能结交新的朋友,更能受到深厚学术底蕴的熏陶,把握科研前沿动态,更好地为气象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