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管理育人)—海洋科学学院 董昌明

单位:工会作者:发布时间:2024-09-05浏览次数:10

董昌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海洋数值模式与观测实验室主任,国际地球流体研究中心主任,人工智能海洋学联合研究院院长,南京信大海洋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目前担任国际著名地学SCI杂志“Deep-Sea Research”“Ocean Modeling”大气科学学报编委,曾任亚洲及大洋洲地球科学协会 (AOGS) 海洋科学分部主席。先后获得优秀留学人员国际化工作先进个人十佳研究生导师等个人荣誉称号,并带领团队获得师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坚定政治信仰,培育海洋英才

董教授深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和海洋科学学院的领导工作中,董院长展现出无比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致力于海洋教育的深耕与创新。他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政策,以专业知识的深化和科研的拓展,引领学院向前发展,体现了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师德。董教授不仅在教学上严谨求实,更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倾注心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他的教育实践积极响应了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战略要求,为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海洋科学人才贡献了力量。

 

二、脚踏实地工作,专业业绩突出

董教授长期从事物理海洋学、海洋数值模拟、人工智能海洋学、实验地球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迄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RLJPOJGR-OceansScientific Data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6部,授权发明专利3件。作为首席科学家先后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以及国际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项目,江苏省双创团队等国家,省级项目数十项,曾主持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SF)、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美国海上能源局(BOEM)等机构资助的多个项目。先后获得海洋技术奖二等奖、国际海洋优秀图书奖、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董教授秉持尊德崇礼,知海洋广大,而尽科学精微的育人理念,扎根海洋科学一线教学、科研二十载,脚踏实地工作,潜心做科研,更用心教学生是董老师的真实写照。

 

三、重视学生培养,坚持以德育人

董教授带领海洋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以扎实的措施,促进师德建设活动开展常态化、制度化,逐渐形成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风气。在多渠道多层次的主动沟通中深入了解了学生的成长状态和学习进展,通过良好的师德示范,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获得斐然成绩。近年来,团队培养的多名本科生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如2018级的周书逸同学获得清华大学推免保送资格。

董教授作为学校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组组长,还积极协助研究生院做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高度重视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为本院研究生开设了首门双语教学课程海洋动力学讲座。在课题组内,董教授积极思考应如何提高研究生英语水平,他明确建立一套英语学习体系,开展研究生英语训练。每周参与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中,监督学生背诵英语摘要,使组内学生英语水平显著提升。董教授时常强调:将英语摘要背熟,在进行写作时,就会熟练成自然

董教授鼓励支持研究生走出校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出国交流学习、出海实践、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曾多次带领团队参加AOGS等大型国际会议,组内学生博士要出国交流,硕士要出海科考,现有滕芳园、游志伟等多名学生正在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深造;团队90%以上硕士生都有过出海经历,曾去往印度洋、太平洋、中国南海以及渤、黄海等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四、推进教学改革,拓展学科方向

教授积极响应学校的教学改革政策,主持完成了海洋学院研究生教学大纲的改革和新课程教学安排。他推出的本科生导师制度为本科生同学提供参与科研工作的机会,他亲自指导本科三年级学生周书逸发表SCI论文三篇,指导本科二年级学生陈蕾发表SCI论文一篇,并带领团队导师指导多名本科生参加省级大创项目。

教授高度重视研究生教学工作,致力于开拓新的教学研究方向,重视教材和讲义的编写,以促进海洋学的科普、推广和教学,目前已经出版两部江苏省十三五重点教材《海洋数值模拟》、《物理海洋学导论》、四部专著兼教材《海洋涡旋探测与分析》、《郑和下西洋中的海洋学》、《海洋绿色能源》和《人工智能海洋学基础及应用》。其中,《郑和下西洋中的海洋学》是国内外首部从海洋学角度研究郑和下西洋的专著,填补了人类海洋探索历史中郑和下西洋这段人类共有历史的空白;专著《海洋涡旋探测与分析》被选为2016年度海洋优秀科技图书。此外,董院长为学生开设多门新型课程,其中“人工智能海洋学”、“郑和下西洋中的海洋学”和“实验地球流体力学”课程是国内乃至国际首创课程。

教授以海洋物理模型为特色,打造地球流体科学前沿创新阵地作为当前特色学科建设的方向之一。重点推动世界级地球流体力学研究中心和物理基础科学的重要研究基地的建设,当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物理模拟器——旋转水池和先进的国际地球流体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正在推进中。旋转水池实验平台的建成将会成为一张闪亮而有力的名片,以具体的科研成果与实验服务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的蓝色实力。

 

五、忠诚执着守初心,无私奉献担使命

教授具有较强的奉献及创新精神,对“科技报国”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本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较好完成各项科研及教研任务之余,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例如长期担任国际主流期刊《Deep Sea research》的编委、AOGS组织海洋分会的主席等社会任职,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尽心培育学生,带领学生刻苦耕耘,团队学生毕业生后任职于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南海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为国家的海洋事业奋斗。

教授默默耕耘海洋科学一线教学、科研近十载,凭借扎实的学科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获得一系列国家、省级奖项,但他始终认为取得的最大成果是陪一代代海洋学子开启了他们的海洋探索科研之路,看着一届届毕业生就职于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同为国家海洋事业奋斗,认为这才是教研的价值所在。

 

学生评价

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周书逸:“董老师为本科生同学提供参与科研工作的机会,亲自指导包括我在内的多名本科生发表SCI文章,并指导我和其他同学参加省级、国家级大创项目,国奖的获得离不开董老师的辛勤指导。”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刘凌霄:“董老师教学严谨,为人和蔼,除了积极推进研究生科研工作外,还鼓励组内学生‘博士要出国交流,硕士要出海科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学习机会;在董老师的支持下,我曾到渤、黄海进行科学考察,让我对海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留学生Brandon J. Bethel同学评价:“董老师要求我用中文进行博士答辩,激发了我利用在中国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中文的热情。”

 

同事评价

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董济海教授:董昌明院长对科研的热情和专注让人印象深刻。将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科研和项目中,这种专注和热情使他能够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取得突出的成果。他的精力充沛,充满活力,这使得他在科研工作中能够持续保持高效和积极的态度。他的这种热情和精力也无疑会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他们对科研的热情和追求。

此外,他愿意给予年轻人机会,这体现了他的宽广胸怀和培养人才的决心。他明白,科研事业需要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需要培养和激励年轻一代。他的这种态度和行为将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激发他们的潜力,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