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教书育人)—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徐军

单位:工会作者:发布时间:2025-09-03浏览次数:30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这片创新与智慧交融的沃土上,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徐军教授以深厚的学术造诣、真挚的教育情怀和持续的实践探索,生动诠释了“三育人”理念的时代内涵。他既是医工交叉领域的开拓者,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与同行者。徐军教授始终秉持“知行合一、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在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多维实践中,展现出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卓越风采。

深耕教学一线,筑牢育人根基

作为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前沿的探索者,徐军教授始终坚守教学初心,将“教书育人”视为教师的首要使命。他长期扎根教学一线,致力于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他较早意识到机器学习在多学科交叉中的关键作用和潜在价值,率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机器学习》课程,至今已持续授课十五年。

在他的课堂上,抽象复杂的算法变得生动易懂。他善于将国际前沿与基础理论相融合,采用案例式与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知跨越。他常说:“机器学习不仅是技术工具,更凝结着人类理解世界、总结经验与推理规律的智慧;它既是生产力的提升,也是人类学习方式在技术上的延申。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创造未来而不仅仅适应未来的人。”

徐军教授的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价值引领的平台。在探讨机器学习基本原理、算法公平性、智慧医疗等议题时,他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技术背后的伦理与社会责任,深入理解“科技向善”的深刻内涵。在讲授人工智能前沿应用时,他特别关注民生福祉,常结合我国医疗资源现状,阐述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强调其对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科研的社会价值,激励他们在学术道路上坚定前行。许多学生感慨:“徐老师的课不仅教会我们如何构建机器学习系统,更启发我们思考为何构建、为谁构建。”这种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聚力科研创新,拓展育人平台

科研育人方面,徐军教授展现出学者与教师的双重担当。他坚信,一流的创新人才需要在科研实践中锤炼成长。除引导学生追踪学术前沿外,他尤为注重通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学术交流、攻坚毅力和表达沟通等综合素养。多年来,在他指导下,多名学生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毕业生也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而备受青睐。

他敏锐把握人工智能与大气科学、医学等交叉领域的发展机遇,牵头推进多项兼具开创性与挑战性的研究。例如,指导首届研究生杭仁龙将主动学习应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带领第二届研究生项磊开展深度学习在高分辨率病理图像分析中的探索;指导首届博士生鲁浩达致力于人工智能与生殖医学的融合研究。这些研究均走在国际前列,产生了重要成果和广泛影响力。

徐军教授积极推动本科生早期进入实验室,构建导师研究生本科生有机衔接的梯队式科研团队,促进最新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作为我国计算病理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深耕该领域十七年,在数字病理与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攻坚克难、锐意创新,为推动医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正在带领实验室进一步构建覆盖疾病早期预防、精准诊断、治疗规划及疗效预后评估的全栈式人工智能研究体系。他所主持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不仅是攻克前沿科学问题的阵地,更是锤炼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平台。

在实验室中,徐军教授坚持与学生共同探索,从选题调研、方案设计,到算法实现与论文撰写的全过程,均给予细致指导,着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常鼓励学生:“科研是通向真理的重要道路。”他所营造的开放、包容、团结、协作、严谨的学术环境,显著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创新自信。

在徐军教授的精心指导下,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在重要学术会议与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申请多项专利,部分本科生在读期间即取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他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努力传承科学精神、奉献意识和团队文化,切实实现了以科研实践培育创新人才的目标。

倾注管理匠心,优化育人环境

作为学院分管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副院长,徐军教授将管理育人理念深度融入学院管理的方方面面。他深刻认识到,良好的育人生态是人才持续涌现的重要基础。他积极倡导高校作为国家原始科技创新和高素质科研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学院中大力推进前沿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的能力,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不断修订培养方案,贯彻厚基础、强实践、重交叉、求创新的培养理念,推动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前沿发展和社会重大需求同频共振。

他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尤其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搭建发展平台、创造参与机会、建立“传帮带”机制,努力营造协作共进、积极向上的学院氛围。他牵头组建智慧医疗研究团队,并成功推动“智能医学图像计算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建设。在研究生管理中,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倾听意见,切实帮助解决学业与发展中的实际困难。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学院与江苏省及国内多家顶尖医院建立了深度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学生拓展了优质的实践创新平台与资源渠道。同时,他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持续深化与国际一流实验室的协同创新机制。这些扎实而系统的工作,共同构建了一个支持全面、充满温度的育人生态,为培养基础扎实、洞悉前沿、具备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结语:桃李天下,初心不改

徐军教授以务实的工作、突出的业绩和真诚的奉献,赢得了师生广泛尊敬和赞誉。他屡获国内外同行认可,但于他而言,最高的荣誉是见证一批批学生不断成长与超越。从清晨实验室忙碌的身影,到深夜办公室不熄的灯光;从讲台上的谆谆教导,到科研中的并肩前行——他已成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一张深刻而靓丽的名片。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徐军教授以智慧、汗水与情怀,践行着三育人的崇高使命,深刻体现了新时代高校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面对人工智能浪潮的澎湃向前,他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带领团队深耕医学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技术的新广度与新深度。他以开拓者的远见持续攻坚关键难题,研发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全力服务于人民生命健康;更以耕耘者的执着坚守育人一线,引领一批批学子奔赴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在探索与奉献中携手前行、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