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自动化学院院长助理、仪器科学与技术系主任。他是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省级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入选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等人才项目。主要从事多模态人机交互与系统、智能机器人、力触觉再现等前沿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青基等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获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领域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和银奖、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兼任多个省级专业学会委员和专家库成员。
自投身高等教育事业以来,陈大鹏老师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奉献精神,奋战在教学管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高校教师的风采与担当。
一、精于管理,勤于服务,助推学科专业发展
作为院长助理和系主任,陈大鹏老师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在院长助理岗位上,他积极协助学院领导,精心组织各类科研交流活动、项目申报评审会、基金考核评估会,为提升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和平台建设水平倾心付出。他的有效组织为学院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在系主任岗位上,他更是将仪器科学与技术系的发展和学生培养视为己任。他坚决贯彻落实学校和学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系师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秉持“服务为先”的理念,时刻关注系内师生的诉求,及时反馈、尽力解决,努力营造和谐奋进的工作学习环境。此外,他深度参与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博士点申报、省工程研究中心申报等多项关乎学院和学科长远发展的重要事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陈大鹏老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引领,持续推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内涵建设与发展。他紧扣工程认证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核心理念,组织系内教师修订测控专业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运行表,对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重构,严格按照工程认证标准分解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逐一核对课程大纲与支撑矩阵的对应关系,并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教学,确保了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他高度重视教学过程的规范性和教学档案的完整性,每年亲自检查全系40余门课程的教学档案,完成工程认证所需年度材料的收集、检查、上传及报告撰写等工作,确保了专业教学持续符合认证标准,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他主笔撰写了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申报材料并成功获批,为专业发展赢得了新的重要平台。他还多次组织年终考核、新教师座谈、期中教学研讨、教学档案规范辅导等会议,倾听教师心声,凝聚系内合力,有效提升了本系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获评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
二、科研反哺,创新实践,培育一流创新人才
作为一名优秀青年学者,陈大鹏老师科研成绩斐然,但他始终坚信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他积极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他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等期刊和会议上。他将这些前沿知识、先进技术和科研项目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设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
近几年来,他以第一指导教师身份,指导学生荣获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全国仪器类毕业设计大赛二等奖、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江苏省“挑战杯”铜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等各类奖励和项目资助20余项。他指导的本科毕设多次荣获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全国仪器类优秀毕业设计、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这一系列优异的成绩,充分彰显了他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突出贡献和“赛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显著成效。
三、以生为本,亦师亦友,守护学生成长成才
陈大鹏老师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不仅是学生学业上的严师,更是他们生活中的益友和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他无论是担任系主任还是本科班主任,都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作为系主任,他通过召开专业特别班会、考研择校交流会、考研调剂指导会、个别交流等方式,与学生深入沟通,不但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还给学生提供精准的报考建议,并积极为学生联系调剂院校。通过他的努力,测控专业的转出率降至近年最低水平,并实现了转入人数的稳步增长。同时,测控专业学生报考仪器方向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大幅提升,并成功帮助十余名学生调剂至合肥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知名高校深造,其本人获评学院优秀考研指导老师。担任班主任期间,他通过班会、座谈、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所带领的班级学风端正,学生积极向上,考研率和就业质量较高,真正做到了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学生的人生梦想。
陈大鹏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育人”贯穿于“教书”的全过程。他用心做好学生学业规划、考研辅导、就业推荐等各项工作,尽力为学生排忧解难。因其在育人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他先后获得了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对他辛勤付出和育人成果的最好肯定,体现了他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不懈追求和显著成效。
结语
陈大鹏老师生动诠释了一名新时代高校优秀教师和基层教学管理者的理想追求与责任担当。他的事迹,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格。
学生评价
黄孝荣(硕士研究生,曾获研电赛全国二等奖、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三等奖)
在我心中,陈老师是一位“全能型”的导师。科研上,他是领路人,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他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学术视野开阔,经常与我们分享领域最前沿的动态,鼓励我们勇于探索“无人区”。我的参赛项目从选题、方案设计到最终落地,都倾注了陈老师大量的心血,他不仅指导技术难点,更教会我们如何系统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生活中,他是关怀备至的大家长,无论我们遇到学业压力还是生活困惑,他都愿意耐心倾听并给出中肯建议。他常告诉我们,“做事先做人”,要注重团队协作,要懂得感恩。陈老师对科研的严谨、对工作的热忱、对学生的负责,深深感染着我们课题组的每一个人。能成为陈老师的学生,我感到非常幸运,他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研究,更以身作则地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名有追求、有担当的人。
王松(本科生,曾获全国仪器类毕业设计大赛二等奖)
陈老师为我们专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我们都能感受到测控专业越来越好,这让我们对专业充满了信心。在我大三上对未来感到迷茫时,是陈老师召开的考研交流会和特别班会给了我方向。他详细分析各高校仪器学科的特点,鼓励我们报考本专业,让我最终坚定了考研深造的目标,并顺利考取北京理工大学。做毕业设计时,陈老师是我的指导老师。他非常尊重我的想法,同时又要求严格,从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到论文撰写,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当我遇到瓶颈时,他总能及时点拨,帮我开拓思路。最终我的毕设能获奖,离不开陈老师的悉心指导。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在忙碌的行政和科研工作之余,始终对我们本科生开放绿色通道,只要有困难找他,他总会想办法帮忙。他不仅是传道授业的老师,更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