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教书育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 于志国

单位:工会作者:发布时间:2025-09-05浏览次数:10


于志国教授以卓越的专业素养、扎实的科研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始终践行以学生为本、以科研促教改、以服务促成长的教育理念,持续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目标的深度融合,为学院发展和学生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师生关怀与国际化推进中发挥示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助力学院可持续发展。

一、坚定理想信念,构筑育德示范阵地
于教授深刻认识到,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作为副院长,他坚持以思想政治引领为主线,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科研与管理全过程。结合生态气象与水文气象学科特点,他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与榜样引领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以身作则,恪守学术道德,弘扬科研诚信,为师生树立了务实严谨的榜样。

二、以科研促育人,构建德才兼备的培养体系
作为生态气象与水文气象领域的专家,于志国教授长期聚焦水圈地下部过程、地气界面碳排放机制、水文情势变化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等关键科学问题,科研成果显著:他主持多项国家及省级、中外合作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有力推动了学科发展。他始终将科研服务于育人,把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将理论创新融入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他注重激发科研兴趣,依托所主持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指导他们在《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尤为突出的是,他已培养硕博毕业生20余名,多数就业于水利、气象、环保等领域的重要岗位,部分毕业生赴海外或国内知名院校继续深造,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良好的发展潜力。

三、坚持以育人为核心,完善能力为先的教学体系
于老师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不断优化学科前沿课程体系,推行先进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他积极推进产教融合,联合相关单位开展课程实习与社会调研,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推动实践与创新融合育人。针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现实问题,他设计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他还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与职业规划,组织开展就业升学指导讲座,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通道。在学院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搭建师生良性互动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参与科研,营造积极务实的学习氛围。